特斯拉上海增长扩能意味着什么?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60 | 日期:2022年08月30日疫情反复,国内外形势复杂,尽管受到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上海吸引外资依然“磁力”强劲,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上海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正增长,超过120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目前,上海集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57家和516家。
数据背后,彰显上海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体现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上海市场,投资上海的信心、决心没有改变。
“特斯拉将在临港新片区加大生产研发投资。”近日,临港新片区举办三周年外资企业座谈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表示,特斯拉加速了本地化发展步伐,去年10月,特斯拉设立了上海研发创新中心,依托上海超级工厂推行本土化战略。目前上海的研发团队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将打造在中国研发、全球首发、国际销售的新车。
陈梦泽 摄
埃珂森(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有色金属贸易商埃珂森集团亚洲区总部,2012年注册在临港新片区,主要经营中国国内和亚洲区离岸大宗商品有色金属和矿产品贸易。2021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量超过200万吨,贸易额超过460亿元人民币。埃珂森中国区财资总监王昊表示,目前公司的在岸离岸业务双引擎发展。2021年完成离岸转手买卖超4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已经完成超5亿美元,离岸业务已经成为公司业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集团今年6月追加上海公司资本金2500万元,作为后续持续增加投资的第一步。” 王昊说。
2019年临港地区实到外资仅占全市1.2%,但今年一到七月,临港新片区实到外资已占全市9%,较去年同期增长204%。目前临港新片区共有外资企业2600多家,完成实到外资累计29.92亿美元。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表示,在外商投资方面,临港新片区已经是全市最强增长极之一。
一场学术沙龙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权衡指出,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加速重构,各个经济体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体现为自身开放制度的竞争力。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来,已基本建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为吸引外资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临港“引力”持续凸显。
8月27日,山姆会员商店上海宝山店开业,这是其在上海的第4家门店、全国的第37家门店。与去年在上海开出的建筑体量达7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门店不同,这一次试水的城市中心店有点“小巧”,面积只有8000平方米。在山姆内部,它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探索全新“表达”方式,通过电商、补货、运营、供应链管理创新持续提高经营效率,并借助适当时机把成功经验从上海复制推广到全国。
不少外资企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沪发展期间,尤其是当企业面临疫情考验之时,上海市政府部门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这座城市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坚定了他们继续投资上海、扎根上海的决心和信心。
此前,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上海下一步将加快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出更多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外资企业集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招商安商稳商各项工作,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杨欢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