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所有的乐子都在暗中标好了字数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42 | 日期:2022年08月31日

◎刮哥

我一贯认为人不应该走老路,尤其是曲折崎岖的路,就更没必要让别人再走一遭

所有的乐子都在暗中标好了字数

上星期去环球影城,怀着开学前最后疯狂心态奔赴过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都怀着这心思,当日中小学生含量极高。

人多就必得排队,在一火爆项目队伍中,我后面排了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看起来应该是关系不错约在一起出来耍的同学或朋友,异常兴奋,到处看着指着各种周围的游乐项目非常开心喊着:“你看那个!”“好玩!”“刺激!”“真爽!”“哇哦!”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一起排队的一位家长许是被这种气氛感染,突然热情洋溢地说:“好玩吧?要好好玩,用心玩,要珍惜今天这个机会,每一个项目都是一篇作文素材对不对?”

孩子们顿时偃旗息鼓,在那一刻志同道合统一团结,欢呼骤停悄无声息。

我此时特别希望这不是他们第一个项目,好歹在这番话亮出来之前的快乐是纯粹的,因为在此“指示”之后,他们往下的每一个项目就都是带着任务了,这一趟游乐园就再不好意思“白玩”。

孩子们耷拉的脸说明他们心知肚明,今日之欢乐绝不能限于今日之欢乐,而必得在此后某一天用得上——不要想着能有侥幸,家长有此意图,就一定会在日后孩子坐在书桌前面对作文本咬着笔苦着脸时来上一句:写什么不都是现成的吗?那天真是白玩了!

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人生之艰难:这个世界没有白来的快乐,所有的乐子都在暗中标好了字数。

家长的“灭嗨灵”绝学,出现的概率比想象中要高得多。

我在纪念品店里看见一位母亲在引导自己的女儿如何挑选纪念品。小姑娘特别兴奋地抱着一个没牙仔的毛绒玩具跑过来。

“妈妈,我想要这个没牙仔!”

“没问题,但是你要告诉我你为什么选它。”

“因为可爱。”

“只因为可爱吗?这么多都很可爱。”

“它最可爱。”

“然后呢?”

“没然后了。”

“没然后不行,比如你可以写你暑假里来环球玩的一天,临走前在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纪念品里选了一样带走,那它肯定是你最喜欢的最想要的最有纪念意义的。”

“我可以不写。”

“你早晚用得着。你要把这种意义说出来,不能只因为它可爱。”

“本来就因为可爱,那我说什么?”

“你说呢?”

“我不知道。”

“你看,你可以写你玩了很多东西玩得很开心,但印象最深的是看了那个《不可驯服》的表演,为什么喜欢这个表演,因为说的是什么?说的是遇到困难不放弃,还有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才是你喜欢的原因,没牙仔就是里面的主角,所以你想把它带回家。”

“我说先坐飞越侏罗纪,是你说累了排不动了才去看的《不可驯服》。”

“……你就说你喜欢不喜欢吧。”

“还成。”

“还成不就完了吗?”

“我不要了。”

“不要也得写。”

“那我还是要吧。”

“记住了为什么买它的意义。这是多好的材料?不然又傻玩一天。”

小姑娘苦着脸被拉走结账了,跟欢天喜地抱着来的时候判若两人。

我默默看着我女儿手里拿着的放屁枪,小心翼翼问她:“闺女,你买这个有什么意义?”

她说:“叫你起床!”

去年,也是在环球,因为已经开学,我亲眼得见排队俨然大型学习现场,有让孩子背单词的,有让背课文的,还有抽空把错题梳理了的,还有几位家长讨论起双减和新中考政策来——讨论当然没有问题,但问题是讨论规模绝不仅限于在家长之间。

下雨天打孩子,游乐园教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这都是在论的。

家长对宏观的讨论结果一定会映照进具体的现实,务实的家长不会纸上谈兵,孩子就在手边岂能放过?大家对各自孩子当前学习情况进行了亲切交流,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就孩子具体发展方向和学习策略展开研究。

具体讨论方法也相当添堵:

“刘木墩,你闲着也是闲着,还不趁这个时间把数学回放给看了。”

“张栓柱你看看人家李翠莲,除了学习,琴棋书画一个没耽误,再瞧瞧你!”

“你也锻炼锻炼吧刘兜兜,孙壮壮已经是游泳二级了!”

“陈旺财,人家王淑芬一暑假看了18本书,你呢?”

家长这种交流的结果是迅速瓦解少年儿童之间虚妄的友谊,小伙伴们瞬间从“自己的朋友”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都面目可憎起来。如果单把孩子的表情拎出来,你绝想不到这是在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

随口一说,足以让一切变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爹妈的地方就有教室。

我对这种气氛总是比较敏感。自打我上了学,对包括但不限于春游、旅游、集体活动在内的外出都充满纠结的情绪,因为知道回来要写作文。

我这人没什么出息,心又重,装不住事,一旦有了压力,一路上都要忧心忡忡,生怕错过了什么好素材而不能完成任务,落得“白玩了”的下场。

我只是想求点乐子,登高爬低,撒尿和泥,单纯而直接,但最终不得不被“不能白玩原则”束缚住手脚,不得已从欢乐切换到巡查模式。

玩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而写作文不尽是。就好像在冰淇淋里浇上一碗热水,热水最多变得温吞难咽,冰淇淋也没法吃。

我把所见所闻发到微博,很多朋友留言和转发说到他们的所见所感,被“不能白玩”摧毁的大有人在,有人因写作文而对正常的出行也有了阴影,一直到现在不能消弭。

我自己因深受其扰,当了爹后就格外注意,倒不是格局多高,主要是我一贯认为人不应该走老路,尤其是曲折崎岖的路,就更没必要让别人再走一遭。但我没想到,几十年后,当年那些孩子,活成了自己当年最怕的模样。

当然,我可以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扫兴,除了尚对“不能白玩”心有余悸,也因为有些切肤之痛才能懂得,很多事情不能强求。

2019年我带着孩子在俄罗斯追极光,统共安排了三天,第一天在暴风雪中干瞪眼了一夜,第二天被假冒的极光猎人骗瞎跑了一夜,最后一天再看不到就只能铩羽而归,在极光指数极低而天气预报温度将低于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情况下,我们全家达成共识没有放弃,选择放手一搏,终于在瑟瑟发抖的冬夜里看到漫天极光。

那一天刚好是2019年农历除夕,极光飘忽迷离,光带流动,忽明忽暗,童话降临,幻境现实傻傻分不清楚,我激动得几乎喊出来,我儿子更是欢呼跳跃,整个过程充满戏剧性的惊喜结局。

这么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综合条件可遇不可求的、编都编不出来的“好剧本”,如我一般想得开的家长,也觉得大有可写,不写可惜,所以在一次我儿子“难忘的回忆”时,我终于忍不住向他做出了提示:“瞅见没有儿子,咱也不算白看吧?”

我儿子果然也没辜负我的期望,他是这么写的:

“突然,我看到爸爸的头顶上出现了一片绿!他高兴地叫出声来!”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