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何让大脑连接未来?脑机接口首次以主题论坛来到WAIC

作者:drake | 分类:热点资讯 | 浏览:59 | 日期:2022年09月03日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昨天,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转化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脑虎科技、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共同举办“脑·机智能融合-让大脑连接未来”论坛。本次论坛是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脑机接口首次以主题论坛的形式登陆。多位产、学、研界嘉宾在论坛上畅谈让大脑连接未来,展开了一场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

图说: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教授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何让大脑连接未来?脑机接口首次以主题论坛来到WAIC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教授率先分享了手术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的应用与进展。过去10年间,手术机器人尤其是神经介入机器人得到了飞速发展。植入式机器人的出现让微型芯片植入大脑,进行脑机接口成为可能。目前医疗机器人仍旧面临着微型化、精准性能、狭小空间灵巧结构设计、良好生物相容性材料发掘、多模态智能感知和“人-机协同”智能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挑战。

图说:华山医院院长、TCCI转化中心主任毛颖教授

   华山医院院长、TCCI转化中心主任毛颖教授分享了目前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场景中先进工具,如超高清手术显微镜、ECoG(皮层脑电)和MET-PET技术进行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据介绍,近期正在进行的多国联合研究,研究团队利用先进工具定位不同语言的皮层分布差异,旨在定位最小共同语言皮层的存在,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语言定位和保护策略,也为深入了解语言机制提供了证据。

   毛颖指出,先进神经工具在脑疾病诊治中的发展方向正从表象到机理,从有创到无创,以及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他呼吁,正如现在还没有弄清原理,但深部脑刺激DBS治疗脑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此,希望更多的新技术与临床紧密合作,只要有效就应该尽快落地,造福患者。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胡海岚教授分享了大脑如何控制竞争相关行为,决定优势地位的脑区的研究。在长达10年的行为研究中发现,在社会竞争中,由大脑皮层所决定的性格特质可以克服体力的弱势使动物获得优势地位,重塑大脑神经环路可以使先天弱势的动物获得优势地位。她非常期待与人工智能达成技术合作,进一步探索并解开大脑编码与社会行为的奥秘。

图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客座教授格文·施克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客座教授格文·施克指出,神经技术具有巨大潜力,目前相对成功的手段主要有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以侵入式为例,应用较多的技术包括在帕金森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深部脑刺激和癫痫治疗中使用的反应性神经刺激。非侵入式使用场景较多集中于睡眠监测、多睡眠造影。他指出,神经技术应用的痛点在于,如何将神经科学与工程技术相融合,进而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格文教授所在的TCCI前沿实验室对神经技术的多学科融合进行了探索。团队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硬件“SmartEEG”,可以对使用者的脑电、呼吸及动作情况进行多维度的实时监测。

发表评论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